美对欧加征30%关税,冯德莱恩放话反制,豪赌欧盟底线
发布日期:2025-07-26 03:04 点击次数:76
这事儿想想就有点憋屈。
就像你跟人谈事,刚把笑脸凑过去,想着大家和气生财,结果对方二话不说,反手就准备给你来一巴掌。
说的就是欧洲和美国。
前脚,欧盟那帮人刚在数字税上松了口,算是给美国面子了。可后脚呢?美国人立马就放话,说要给所有欧洲货加收30%的关税。
这动作,太有羞辱性了。
你说,这到底是美国人骨子里的傲慢,还是他们手里攥着什么王牌,算准了欧洲不敢怎么样?
事情一出,欧盟那位当家的,叫冯德莱恩,也出来说话了。话说得很硬气,她说“必要时会采取反制措施”。
听听这话。
“必要时”。
什么叫必要时?难道现在还不够“必要”吗?人家巴掌都快扇到脸上了,你还在琢磨是不是到了“必要”的时刻。
这在咱们普通人看来,就是底气不足。
真要是有底气,那就不是“必要时”,而是“立即,马上”。
这种表态,说实话,在搞政治的人眼里,根本不算警告。这简直就是给美国递了颗定心丸,告诉他们:你尽管闹,我这边还得开会研究研究,程序还没走完呢。
美国人为什么敢这么干?
因为他们把欧洲的底牌看得一清二楚。
吵架归吵架,最后还是要看谁离不开谁。这就得扒一扒双方的家底了。
欧洲是干嘛的?主要是卖工业品,好车,奢侈品,精密机械。这些东西好不好?当然好。但问题是,这些东西不是非买不可的。我不开你德国车,可以开日本车、美国车,甚至我们自己的国产车现在也相当不错。
可美国卖给欧洲的是什么?
能源,粮食,还有最要命的——高科技。
尤其是人工智能芯片那块,几乎就是美国公司说了算。现在这个时代,你要发展经济,发展科技,能离得开芯片吗?离不开。
这就好比,欧洲像个开高级商场的,卖的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而美国呢?他家是卖水、卖电、还兼着卖粮食的。
你说,谁的脖子更容易被掐住?
所以欧盟真要跟美国玩对等报复,对美国的高科技产品加税,那简直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五。自己的高科技产业立马就得瘫痪一半,那才叫真的被“卡脖子”了。
一想到这,冯德莱恩那句“必要时”,听着就更像是一种无奈的叹息了。
明着来的关税大棒,虽然吓人,但好歹还能看见。
最可怕的,是那种看不见的刀子,在背后悄悄地捅过来。
美国人这两年就干了这么一件事,比关税狠多了。他们搞了一个法案,名字起得特别好听,叫《通胀削减法案》。
听这名字,你是不是觉得这是个好事?帮大家省钱,对抗通货膨胀嘛。
可你要是真信了,那就太天真了。
这个法案的核心内容,说白了就是美国政府自己掏出几千亿美元,疯狂补贴在美国本土生产和销售的那些绿色产业。
什么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板,只要是在美国造的,就能拿到大笔的钱。
你在欧洲造的?对不起,一分钱补贴都没有。
这一下就等于把欧洲的汽车厂、新能源公司的路给堵死了。同样一辆电动车,在美国卖,你家的成本就比人家美国本土的高一大截,还怎么竞争?
有欧洲官员气得直骂,说这是赤裸裸的歧视,是披着环保外衣的贸易保护。
骂归骂,但身体很诚实。
欧洲的很多企业,为了拿到补贴,只能盘算着把工厂搬到美国去。
你看,这招多狠。
关税只是抢你一时的生意,而这个法案,是在挖你未来几十年的产业根基。它逼着你的资本、你的技术、你的工作岗位,都往美国跑。
这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问,欧盟这么大个经济体,被人这么欺负,就不能去告他吗?
国际上不是有个叫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地方,专门管这些贸易纠纷的吗?
问到点子上了。
以前可以,现在不行了。
这个WTO,你可以理解成一个国际贸易的“法院”。但这个法院要想开庭判案,得有“法官”才行。而WTO里最重要的“上诉机构”,也就是“最高法院”,早就被美国人给搅黄了。
美国这些年一直从中作梗,阻挠新法官的任命。
结果就是,法官数量不够,这个“最高法院”从2019年开始就陷入了停摆,直接瘫痪了。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就算欧盟去WTO告状,初审赢了,美国只要一“上诉”,案子就直接被扔进了一个无人审理的黑洞里。裁决永远无法生效。
规矩的制定者,现在成了规矩的破坏者。
裁判都被他绑架了,这比赛还怎么玩?
所以,欧盟只能被迫回到最原始的丛林法则里,用关税对关税,硬碰硬。可我们前面也分析了,真硬碰硬,欧盟的软肋太明显了。
其实,这种戏码也不是第一次上演了。
就在几年前,2018年那会儿,美国就用“国家安全”这么个万能的理由,对全世界的钢铝产品加税,欧洲当然也在其中。
那一次,欧洲倒是真急了,立刻展开了报复。
他们的报复也很有意思,专挑能打痛美国人自尊心的东西下手。比如美国的哈雷摩托车、波本威士忌、牛仔裤,这些都是美国文化象征一样的东西。
你打我的工业命脉,我就打你的文化脸面。
那场仗打了好几年,最后双方都觉得疼了,才在2021年坐下来谈了个“休战协议”。美国搞了个“关税配额制”,意思就是每年给你欧洲一定数量的钢铝免税额度,超过这个额度,再加税。
听着是和解了,但实际上呢?
美国并没有放弃加关税这个工具,只是换了个玩法。而欧洲,虽然证明了自己有反击的能力,但最终也只是争取到了一个“有条件的和平”,而不是彻底的胜利。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面对一个不按规矩出牌的强大对手,反击是必要的,但想毫发无伤地赢下来,几乎不可能。
每一次的冲突和妥协,都是在重新划定彼此的底线。
说到底,哪有什么牢不可破的盟友。
当利益的天平开始倾斜,昔日的伙伴,算盘打得比谁都精。
这盘棋,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太阳倒贴1380万裁掉比尔!快船1100万捡漏组三巨头,净省


了解到印度物流的关键要素


SOO行李箱怎么样?时尚杯架设计,旅行中不再将就


三国猛人马超也怕的 6 位狠角色:关羽见了得绕道,张飞遇上得


全角色强度解析 这款游戏打破传统战力体系


叙利亚局势:多重力量交织下的复杂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