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刘延东同志的优秀简历

发布日期:2025-09-18 21:20 点击次数:70

1970年深秋的唐山开平化工厂,25岁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刘延东踩着结霜的厂区小道,走进多晶硅车间。当这位化学系高材生发现反应釜密封垫总在凌晨三点泄漏时,她没有选择技术改良,而是裹着棉大衣蹲守夜班,最终发现是工人为缩短工时故意调低压力参数。

谁也不会想到,四十三年后,这位化工厂的女技术员会成长为国务院副总理,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原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故事。

刘延东是江苏南通人,生于1945年11月。

刘延东来自于一个革命家庭,父亲刘瑞龙早在1927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刘瑞龙领导了苏北农民武装起义,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反“围剿”斗争,并跟随红四方面军进行长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瑞龙成为新四军的重要一员,并担任领导职务,在华中根据地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后,刘瑞龙的妻子生下第二个女儿,刘瑞龙为这个女儿取名为“延东”。

生于战火年代的刘延东跟随父母见识了战争的残酷,培养了坚毅与果敢的性格,这位她后来能够跻身高位打下了重要基础,全国解放后,刘延东得以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父母的严格教育让刘延东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成为她的重要信仰。

刘延东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1964年,刘延东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在清华园的实验室,刘延东每天与瓶瓶罐罐打交道,虽然枯燥乏味,但刘延东却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逐渐完成从理工科学生到青年知识分子的蜕变。

1970年,从清华园毕业的刘延东正式踏上了工作之路,被分配到唐山开平化工厂,担任多晶硅车间的负责人,但是全国上下到处充斥着“阶级斗争”的声音,刘延东却将专注于生产和研究,通过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组织的信赖,被调到北京化工实验厂工作。

当多数同龄人还在时代浪潮中迷茫时,刘延东已在车间黑板报上撰写技术革新方案,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为其日后从政奠定了独特基础,到1978年时,刘延东已经成为北京化工实验厂的党委副书记。

进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组织越来越着眼于培养年轻干部,尤其是小平同志,提出要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战略方针,在这种背景下,刘延东成为组织的重点培养对象,先后被调到北京市委组织部和团中央历练。

进入到九十年代,刘延东被调到中央统战部工作,先后担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和部长的职务,在中央统战部任职期间,刘延东开创了"对话式统战"新模式,这种制度性突破,展现出知识型官员特有的改革魄力。

2003年,刘延东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正式跻身副国级,这一年,刘延东主持修订《宗教事务条例》,力主删除7项限制性条款,推动形成"大统战"格局。

2007年,刘延东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被任命为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副主席,在其领导下,北京奥运会取得圆满地成功,2013年,68岁的刘延东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成为继吴桂贤、陈慕华、吴仪之后的第四位国务院女副总理。

刘延东的政治生涯,恰似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微观史。这位从北京化工厂技术员成长起来的女性领导人,以独特的柔性领导力在钢铁森林般的政治体系中开辟出人文治理的新路径。她的故事不仅是一位女性突破性别天花板的奋斗史,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制度文明进步的生动注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