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美国有人质疑:为何中国发言无人离席,以色列发言各国都走了?风气变得太坏了!——这大概是本届联大,最双标的一个现场

发布日期:2025-10-10 15:54 点击次数:77

美国有人质疑:为何中国发言无人离席,以色列发言各国都走了?风气变得太坏了!——这大概是本届联大,最双标的一个现场。

联合国大会现场出现罕见冷清场面,以色列代表面临国际社会的集体道德质疑。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独自站在空旷的会议厅内,面对大量空置的席位继续阐述其军事行动的正当性论述。

稀稀拉落的掌声在宽阔的会场中回荡,与往日联合国会议的热烈氛围形成鲜明反差。

2025年9月26日,纽约联合国总部见证了这一非同寻常的外交场景。

当内塔尼亚胡准备发表演讲时,数十个国家的外交官同时起身离场,以此表达强烈抗议。

更有相当数量的代表团直接选择缺席此次会议,使得整个会场显得格外冷清。

现场拍摄的画面记录下了这一尴尬景象,空旷的会议厅与往常联合国大会座无虚席的场景形成强烈对比。

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外交事件并非突然发生。

就在七天前,北京香山论坛的会场上已出现类似场景。

一位以色列高级军官正向来自全球百余个国家的代表解释军方在加沙地带的行动原则,声称其军事目标仅限于武装分子。

这位军官反复强调以军在冲突过程中始终致力于保护平民安全。

正当其发言进行时,一位中国学者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手中高举一叠文件资料。

该学者当场引用联合国最新统计数据进行反驳,指出加沙地区已有超过七千名平民在冲突中丧生。

他特别强调其中近半数遇难者是未成年儿童。

这位学者继续质问道,多所医院和学校遭到的系统性轰炸已被卫星图像清晰记录,这样的行为如何能被称为保护平民?

01 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作为国际外交的重要场合,在2025年9月26日出现了不同寻常的画面。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登台发言时,多国代表团成员陆续从座位上站起并退出会议厅,部分外交官甚至快步穿过走廊径直离开。

当演讲内容涉及伊朗核科学家遇害的具体经过时,离场人数达到最高峰。

沙特阿拉伯与约旦等十五个国家的外交人员同时起身退席,形成具有象征意义的集体行动。

以色列方面随后回应称这些举动被过度渲染,同时强调其演讲吸引了破纪录的观众人数。

此类外交场合的集体退场并非首次针对以色列发生。

早在2024年4月的联合国会议上,当以色列代表进行陈述时,以俄罗斯为首的数个成员国代表就曾以类似方式离场,通过沉默的姿态表达对以色列现行政策的质疑与不满。

02 在同期举行的香山论坛上,会场反应呈现出更加微妙的对比。

以色列军官结束发言后,现场仅响起稀疏而短暂的掌声,保持着基本的外交礼仪。

而中国学者阎学通发言完毕后,会场内爆发持续近半分钟的雷鸣掌声,形成鲜明反差。

这种反应差异折射出以色列在国际上面临的困境,特别是在加沙局势持续发酵的背景下。

本届论坛汇聚了来自180个国家的代表,其中不乏与中东局势密切相关的外交人士。

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在专题发言中指出,某些国家漠视平民安全的行为正在冲击现行国际体系,虽然未直接点名,但与会者都心领神会。

令以色列外交界更为困扰的是,西方主流媒体也开始关注这一现象。

路透社在专题报道中特别指出,香山论坛正成为全球发展中国家表达立场的新舞台,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国家代表在会上表示认同中国倡导的共同安全理念。

03 联合国大会于9月19日举行的表决进一步印证了以色列面临的外交处境。

一项关键决议以145个国家支持、仅5国反对的悬殊票数获得通过,反对阵营中除美国和以色列外,仅有三个太平洋岛国。

这场表决超越了常规的外交程序,被视为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政策的集中表态。

在投票前不到四周,美国当局以国家安全考虑为由,拒绝向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及其代表团成员发放赴美签证。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讨论环节中,先后引述了《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与《联合国总部协定》的具体条款。

这两份国际法律文书的并列呈现,为当前的外交争议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特别是后者明确规定,东道国必须保障各成员国代表顺利参加联合国会议的各项权利。

自2023年10月7日开始,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地区展开了一系列军事行动,这些行动带来的伤亡规模令人震惊。

根据多家新闻机构披露的数据,已有65174人丧生,另有166071人受伤,而这些伤亡者中绝大多数为妇女和年幼的孩子。

在联合国的一次公开演讲中,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试图为这些军事行动进行辩护。

他特意在胸前佩戴一个二维码,邀请在场各国代表通过扫描来查看以色列方面提供的所谓证据材料。

然而,后续有国际媒体调查发现,该二维码实际引导用户跳转至以色列官方运营的网页,其中主要内容为历次军事行动的片面报道。

与此同时,内塔尼亚胡还下令军方在加沙地区安装高音喇叭设备,实时将他在联合国的演讲内容传输至当地居民的个人手机中。

就在他发表讲话的当天下午,以色列空军继续对加沙地带实施空袭,导致该地区新增73名伤亡人员。

在这场联合国框架内的外交较量中,中国代表团采取了独特的应对方式。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发言中援引了《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以及《联合国总部协定》,将原本属于政治层面的争议巧妙地转化为法律议题。

这一做法成功地将国际社会的注意力引导至既有的国际法规体系。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作为规范各国间外交互动的基础性法律文件,其中明确载有关于外交豁免权及国际机构特权的条款,这些规定直接适用于以色列限制联合国人道救援物资进入加沙的行为。

同时,《联合国总部协定》的相关条款则将矛头直指美国作为联合国总部所在国应当履行的责任与义务。

中国代表此举相当于公开拿出国际规则手册,将美国方面采取的某些不当举措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形成了针对美国和以色列两国的精确法律制衡。

06 从香山论坛到联合国舞台,中国学者与外交官接连发出正义之声

在香山论坛的激烈交锋中,清华大学教授阎学通与以色列军官展开了深度辩论。

当阎学通展示出加沙地区儿童因饥饿而死亡的具体统计数字时,这些不容争辩的数据彻底击溃了对方的反驳理由。

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明确提出必须实现无条件停火的要求,同时推动人道救援物资顺利进入加沙。

这些实际行动向国际社会传递出明确信号:中国始终秉持公正立场,而非盲目偏袒任何一方。

正如巴基斯坦代表在会议中所强调:“全球安全倡议所倡导的‘共同安全’理念,正是以色列当前最需要认真领会和实践的准则。

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发言环节中,连续提出四个发人深省的质询:人类为何始终难以实现持久和平共处?面对残酷暴行为何选择保持沉默?遭遇强权压迫时为何缺乏反抗勇气?联合国的创立初心是否已被世人遗忘?这些深刻问题被正式记录在中方声明文件里,虽然未直接点名任何国家,但其深层含义已不言自明。

07 美国矛盾立场日益凸显,国际社会集体觉醒

美国在巴以冲突中展现的矛盾态度进一步加深了以色列在国际舞台上的孤立处境。

美国政府既在表面上支持部分谴责以色列的声明,又同时动用权力阻挠联合国对加沙局势采取实质性措施。

这种明显的双重标准引发众多国家强烈不满。

当安理会审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停火、哈马斯释放人质的决议草案时,美国行使否决权单方面阻止了决议通过。

更令人诧异的是,美国还拒绝向巴勒斯坦总统发放入境签证,企图限制其参与联合国大会的重要议程。

颇具戏剧性的是,联合国大会随后以145国赞成的高票通过决议,允许巴勒斯坦总统通过视频方式参与会议。

这一决定形成对美方阻挠行动的直接回应,清晰表明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并非无所不能,国际社会正逐渐展现出对抗单边主义的勇气。

联合国大会会场出现的空席现象具有象征意义。

随着加沙地区平民伤亡数字因以色列军事行动持续攀升,随着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实施双重标准的行为愈发明显,国际社会正在用实际行动作出选择。

当以色列总理面对空旷的会议厅继续发表演讲时,或许尚未完全意识到,当前的外交孤立局面并非偶然。

这是国际社会对霸权行径的集体反思与回应。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庄严出示两份国际公约的历史性时刻,标志着国际规则已成为制约强权政治的重要保障。

国际局势并未恶化,只是真相愈加清晰地呈现在世界面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