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加剧致谷物运输受阻,全球粮价涨,影响中国供应链
发布日期:2025-10-24 03:12 点击次数:70
俄乌冲突加剧致谷物运输受阻,全球粮价涨,影响中国供应链
饭碗里的风暴,从没像现在这样离我们这么近。
乌克兰的玉米地里炮声隆隆,直接搅动了全球的粮食市场。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的报告听着就让人揪心,说乌克兰今年的玉米产量预计要暴跌三成多,直接跌回了十年前的水平。
这可不是个小数字。
在波尔塔瓦、哈尔科夫这些地方,本该是金黄一片的丰收景象,现在却因为持续的空袭,超过四成的谷物烂在地里收不上来。
收割机被炸毁,粮仓也瘫痪了。
即便有些粮食侥幸躲过炮火,想运出来也难如登天。
虽然搞了个临时的“乌克兰粮食走廊”,船能走了,但保险公司和船运公司可不傻。
这趟活儿风险太高,运输成本直接飙升了四分之一。
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买单的还是全球的买家。
国际谷物理事会已经调低了全球玉米的贸易预期,乌克兰在全球玉米出口中的分量,也从原来的12%萎缩到了8%。
这缺掉的一大块,让本就紧张的全球粮食供应雪上加霜。
面对这种动荡,咱们国家早就开始布局了。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道理咱们比谁都懂。
海关的数据清清楚楚地显示,今年前八个月,我们从巴西买的玉米已经超过了三千万吨,一下子成了我们的头号供应商,占了一半还多。
乌克兰虽然退居第二,但依然是我们重要的粮食来源。
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
巴西的玉米要跨越半个地球,在海上漂一个半月才能到我们港口,中间还可能遇到港口堵塞、汇率波动这些麻烦事。
所以,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变动,传到我们国内的饲料厂,总有两三个月的延迟。
就在这几个月里,国内玉米期货价格已经涨了超过一成。
对于那些中小型饲料厂来说,这每一分的上涨都像压在身上的石头,逼得他们不得不减少产量,或者改用高粱、大麦这些替代品。
这么一折腾,最终压力就传导到了我们餐桌上的鸡鸭鱼肉。
当然,国家不会坐视不管。
我们的工具箱里还有很多“法宝”。
今年第三季度,国家粮仓的大门就打开了,超过八百万吨的储备玉米投放市场,专门卖给那些大型饲料企业,就是为了给过热的市场降降温,别让投机的人趁机捣乱。
紧接着,国家发改委又给东北、华北的玉米收购价上了个“红黄蓝”三级预警,实时监控价格波动。
同时,还给饲料厂发临时补贴,尽最大努力不让玉米价格的上涨,影响到猪肉、鸡蛋这些关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食品价格。
这种“战略储备”加“价格调控”的双保险,就像一个减震器,努力缓冲着国际市场传来的每一次颠簸。
为了寻求更长远的稳定,中粮集团还跟乌克兰的国有粮食公司签了个“长期采购框架协议”。
这个协议很特别,它把未来玉米的价格跟国际油价挂钩,用商业合同的方式来对冲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
这在全球范围内,都算是一个非常有开创性的做法,等于在风雨飘摇的国际贸易中,给我们自己加了一道“安全锁”。
战争的硝烟还在弥漫,但中国的饭碗,正靠着这种制度和技术的韧性,被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莫迪肠子悔青也无用,印度让7国大失所望,中国果断“另起炉灶”
特朗普对普京失望透顶!7月30日,最后通牒10天后生效,中方
美业破局者:卓姳睿的18年美业生涯
2025年机械表哪个品牌质量稳定可靠?认准这些品牌,不会踩坑
雷保森跳崖制敌,299高地坦克成废铁,英勇壮举传后世
离婚后逆风翻盘,女明星教科书级逆袭,揭秘成功背后的心酸与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