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韦杰夫突访平壤,下机即放出狠话:盟友相伴,敌人颤抖,西方媒体炸锅!
发布日期:2025-10-24 04:01 点击次数:156
天色未亮,凌晨五点的平壤。
顺安国际机场的跑道上,梅德韦杰夫的专机稳稳停下。
人刚走下舷梯,社交媒体上就炸开了一段视频。
配文简单粗暴:“时代在前进,朋友依然相伴,敌人却在颤抖。”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撕开了黎明前的黑暗。
梅德韦杰夫这人,向来如此,话不多,但字字扎心。
西方媒体跟疯了一样,翻译、解读、上头条,生怕慢了半秒。
这场访问,从一开始就不是来走亲戚的。
它是一场秀,一场精心设计的宣示。
谁说的,在哪说,什么时候说,这才是关键。
来者不善,全是干活的
跟着梅德韦杰夫来的,没一个是穿西装打领带的外交官。
这帮人,个个都揣着一份任务清单。
队伍里,有个库尔斯克州的代理州长。
那地方不是后方,是炮火连天的前线。
朝鲜的工兵,过去一年就在那儿玩命排雷修路。
把这位战区领导直接带到平壤,等于把战场经验端上了桌。
巧了,朝鲜派去的部队也在那儿。
他们那套不要命的打法,连俄国将军都竖大拇指。
朝鲜地下全是宝,可惜没技术挖。
俄罗斯被制裁得喘不过气,急着找新买家。
这俩需求,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部长一来,就是要谈怎么把地下的东西,变成桌上的合同。
石油、天然气,都是硬通货。
队伍里还有滨海边疆区的代表。
这地方跟朝鲜就隔着一条江。
他来干嘛?打通经济血脉。
铁路、港口、跨境运输,一套组合拳下来。
这可不是做点小买卖,而是要把边境,变成一条稳固的补给线。
所以说,这群人,压根不是来喝茶的。
每个人,都是一块拼图。
拼起来,就是一幅巨大的战略地图。
你给我炮弹,我给你王牌
过去两年,朝鲜的角色变了。
一开始,他们顶多算个“军火商”。
从今年起,平壤送过去的,不再只是武器。
而是成建制的工兵部队,直接开进战区。
干的都是扫雷、炸碉堡这种九死一生的脏活累活。
西方情报说,足足1200万发炮弹,沿着西伯利亚铁路,源源不断。
这几乎撑起了俄军四成的消耗。
据说,这些炮弹的引信,比某些北约货还靠谱。
乌克兰的无人机和电子战,让朝鲜部队吃了大亏。
五个月,倒下了两千多人。
这就是最真实的“实战练兵”。
作为回报,俄罗斯也掏出了压箱底的宝贝。
今年6月,第一批S-400防空系统,交到了朝鲜手里。
这玩意儿,可是第一次出口到亚洲。
还有那枚能打到美国本土的“火星炮-19”。
背后那点高超音速技术,明眼人都知道是谁给的。
这种“炮弹换技术,战场换经验”的买卖,已经把双方死死捆绑。
俄罗斯敢把部分战区交给朝鲜,说明这合作已经熟透了。
梅德韦杰夫这一趟,与其说是感谢,不如说是来加码的。
平壤办堂会,朋友坐一排
这次,平壤的热闹不只属于俄朝。
梅德韦杰夫前脚刚到,四个小时内,中国的代表团也到了。
虽然中方很低调,但在这种场合,时间上的巧合,就是最强的信号。
更有意思的是,越南和老挝的领导人也来了。
越南上次来,还是18年前的事。
四国高层,同时出现在平壤的观礼台上。
这画面,就是在告诉全世界:朝鲜不孤单了。
10月10号,那场号称“史上最大”的阅兵式。
座次的安排,更是门道十足。
朝中俄三方,没有谁主谁次,并排而坐。
意思很明白:这一刻,我们是平等的,是一伙的。
这种变化,连称呼都改了。
普京过生日,金正恩的贺电,从去年的“最亲密的同志”。
悄悄变成了“最亲爱的战友”。
同志和战友,那能一样吗?
贺电里还第一次说,“朝俄同盟要为多极世界做贡献”。
这已经不是暗示,是明牌了。
去年签的那个条约,军事条款从“必要时接触”。
直接升级到“遭受入侵时提供军事援助”。
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战略捆绑。
结语
现在再回头品品梅德韦杰夫下机时那句话。
“敌人正在颤抖”,真不只是句嘴炮。
背后,是战区司令、资源部长和边境代表。
是一千多万发炮弹和S-400的交易。
更是在平壤观礼台上,那个并肩而立的新圈子。
韩国把“萨德”雷达的范围扩大,精度拉满。
日本要在西南诸岛塞上千枚战斧导弹。
但这似乎并没能挡住什么。即便白宫换了主人,想靠发几条推文就摆平这事儿,恐怕没那么容易了。
平壤,这个曾经的世界难题,如今成了棋盘上的关键落子。
谁在颤抖,也许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这场全球大洗牌里,有人已经站稳了脚跟。
当然,所有这一切,最终还是要看东欧战场的风往哪边吹。
那里的胜负,将决定这一切的最终走向。
“男篮冲奥!关键先生居然是他?”
江苏身体体检机
马奎尔止步斯诺克武汉赛16强,赛后对赵心童、斯佳辉的点评直中
扎堆赴港背后:SAP模式救不了金蝶!中国老板不买洋人账!
泉州泰康之家鲤园保单入住权介绍
2025精选:7款欧舒丹洗发露测评,告别油头扁塌!想知道欧舒
